武则天称帝
武则天(624—705),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称帝的女性,在位15年(690—705),建立武周王朝,打破千年男权社会的政治传统。
武则天称帝

武则天(624年-705年),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女皇帝,改国号为“周”(史称武周),在位15年(690年—705年)。 她以非凡的政治手腕打破男权社会的桎梏,开创“上承贞观,下启开元”的治世,同时因任用酷吏、晚年专断饱受争议。
武则天, 并州文水(今山西文水)人,父亲武士彠是唐朝开国功臣,曾任工部尚书、荆州都督等职。 14岁入宫(638年),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,赐号"武媚",因容貌出众、才学不凡而受宠。 649年,太宗去世后,按例入感业寺为尼,在寺中度过近五年时光,潜心修习佛法。 654年,唐高宗李治在感业寺偶遇武则天,被其才貌所动,遂接其回宫,封为昭仪,地位仅次于皇后。 655年,通过精心策划的"废王立武"事件,武则天成功取代王皇后,成为高宗皇后。这一事件中,她巧妙利用高宗对王皇后的不满,并得到李勣等重臣支持。 660年起,高宗因风疾(中风)导致身体每况愈下,武则天开始参与朝政决策,逐渐掌握实权。她与高宗共同处理政务,被朝臣尊称为"二圣",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"二圣临朝"局面。
"高宗称天皇,武后亦称天后。后素多智计,兼涉文史。" ——《旧唐书》
高宗去世后,684年二月,武则天以中宗"昏庸无能"为由,废黜中宗,改立李旦为唐睿宗,但睿宗被软禁宫中,武则天完全独揽朝政。 684年九月,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武,打出"匡复李唐"旗号,但仅三个月就被武则天派大将李孝逸平定,徐敬业兵败身亡。 武则天为巩固权力,先后诛杀宰相裴炎、左武卫大将军程务挺等重臣,并大肆清除李唐宗室,如韩王李元嘉、霍王李元轨等,以消除潜在威胁。
690年,僧人薛怀义、法明等献《大云经》,称武则天是"弥勒佛转世",为其称帝提供宗教合法性。 同年九月九日(重阳节),武则天在洛阳紫微宫正式称帝,改国号为"周",定都洛阳(神都),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。 自创名字"曌"(意为"日月当空"),改元天授,并下令全国改姓"武",以彰显其统治权威。
武则天在政治制度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,她打击门阀世族,大力提拔寒门子弟,推行殿试制度并亲自考核进士,开创了"武举"选拔武官的先河。 她重用狄仁杰、姚崇、宋璟等贤臣治理朝政,同时任用来俊臣、周兴等酷吏推行告密制度,设立"铜匦"分为延恩、招谏、伸冤、通玄四格,鼓励民众举报但也成为打击异己的工具。 此外,她还创造新字如"圀""曌",改革官制将六部改为天、地、春、夏、秋、冬官,以彰显其统治权威。
"开汲引之门,进用不疑,求访无倦,非但人得荐士,亦许自举其才。" ——《旧唐书》
在经济文化方面,武则天高度重视农业发展,编写《兆人本业》推广农业技术,设立农官制度鼓励开垦荒地,减免农业赋税促进生产发展。 她自称"金轮圣神皇帝",大力支持佛教发展,修建大量寺院如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,派遣高僧出使西域翻译佛经,推动佛教文化传播。 然而晚年因财政问题,她开始严格控制寺院土地规模,限制僧尼数量,禁止寺院经营商业并征收赋税,以缓解国家财政压力。 在对外关系上,武则天维持了唐朝的军事强盛,692年王孝杰成功收复安西四镇,击败吐蕃、突厥等外敌,有效维护了边疆稳定。
晚年时期,武则天任用男宠干政,导致朝政腐败。薛怀义原名冯小宝,因容貌俊美被宠幸,被封为白马寺主持并主持修建明堂、天堂等大型工程,后因与太平公主有染被处死。 张易之、张昌宗兄弟同样因容貌俊美被宠幸,分别被封为左右羽林大将军,二人专权跋扈、干预朝政,引起朝臣强烈不满。 在此背景下,宰相张柬之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、左羽林大将军桓彦范等禁军将领,于神龙元年(705年)正月发动政变,史称"神龙政变"。 政变成功后,二张被杀,武则天被迫传位李显,恢复国号"唐"。同年十二月,武则天去世,享年82岁。临终前,她下诏去帝号,称"则天大圣皇后",与高宗合葬乾陵,并在陵前立无字碑,功过留待后人评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