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国灭辽

金国灭辽(1115-1125年)是12世纪初中国北方发生的重大历史变革,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在十年间摧毁了雄踞东亚200余年的辽帝国。

主要内容

金国灭辽是12世纪初女真族建立的金国(1115年建国)在十年战争中彻底击败辽国(契丹)的历史事件,这一过程终结了辽国218年的统治。

11世纪末, 辽道宗在位后期朝政腐败,天祚帝继位后更是昏庸嗜猎,不理朝政,导致国势日衰。 辽国对女真族实施"打女真"政策,强征海东青、珍珠等贡品,使者勒索无度,引发女真族强烈不满。 在此背景下,完颜阿骨打于1113年成为女真联盟首领,开始筹划反抗辽国。 1114年,辽使要求阿骨打跪接诏书,这成为女真反辽的直接导火索。 同年,阿骨打率2500人突袭辽军,在宁江州之战中首战告捷。随后在出河店之战中,女真仅以3700人就击溃辽军10万,阿骨打亲率精锐骑兵,利用辽军轻敌冒进,在出河店(今吉林扶余)设伏,一举击溃辽军主力。 1115年,阿骨打称帝,建立大金国(都会宁府,今哈尔滨阿城),金军攻克辽军事重镇,黄龙府(今吉林农安)是辽国在东北的重要军事据点,金军经过数月围城,最终攻破城池。 同年,2万金军击败了辽70万大军。此战是金辽战争的关键转折点,天祚帝亲率大军征讨,却在护步答冈(今内蒙古赤峰)遭遇惨败。金军利用地形优势,采用分割包围战术,一举击溃辽军主力。

"辽主岁遣使者市名鹰海东青于海上,道出生女真,使者贪纵,征索无艺,女真厌苦之。" ——《宋史》
辽国每年派遣使者到海上购买名鹰海东青,途经生女真地区,使者贪婪放纵,征索无度,女真人对此感到厌烦痛苦。

金军随后展开全面进攻,1116年攻占辽东京,控制东北地区。 1121年,辽国大将耶律余睹因不满天祚帝昏庸,率部降金,削弱了辽国军事实力。次年,耶律淳在南京(今北京)建立北辽政权,自称天锡皇帝,辽国正式分裂。 1120年,金宋缔结"海上之盟"联合攻辽,虽然宋军攻燕京失败,但最终由金军攻占。 1122年,金军攻取中京大定府(内蒙古宁城)和西京大同府。中京是辽国政治中心,西京是军事重镇,两京的陷落使辽国失去重要战略据点。 1123年,金军占领南京析津府(北京)。南京是辽国最富庶的地区,其陷落使辽国失去经济命脉,加速了辽国的灭亡。 同年天祚帝率残部逃入夹山(内蒙古大青山)避难。次年,他试图组织反攻,但被金军击败,损失惨重。这次失败彻底粉碎了辽国复国的希望。 1125年,天祚帝在应州(今山西应县)被金将完颜娄室俘获。天祚帝被俘后,金国将其押解至上京,辽国正式灭亡。

"二月,辽主至应州新城东六十里,为金将娄室等所获以归。八月,废延禧为海滨王,辽遂亡。" ——《宋史》
二月,辽主到达应州新城东六十里处,被金将娄室等人俘获带回。八月,废黜延禧为海滨王,辽国于是灭亡。
金滅遼與北宋形勢圖
金滅遼與北宋形勢圖作者 jason22,CC BY-SA 2.5,原图链接

海上之盟

1120年,宋金双方缔结"海上之盟",约定联合攻辽。根据盟约,金国负责攻取辽中京,宋朝负责攻取燕京; 灭辽后,宋朝收回燕云十六州,原给辽国的岁币转交金国;双方还约定互不侵犯,保持友好关系。

然而,宋朝在盟约执行中表现拙劣。1122年,童贯率15万宋军两次攻打燕京均告失败,被辽国残兵击败,最终由金军攻占燕京。 这一失败暴露了宋军战斗力低下的问题,导致金国轻视宋朝军事实力。燕京地区实际由金国控制,宋朝不得不额外支付"代税钱"才能赎回。

金又遣使李靖等,与良嗣至宋,请给岁币,且及租税。王黼议岁币如辽额,惟燕京租税,不能尽与金人。当又命良嗣赴金,先后往还数次,金主定要硬索租税,经良嗣再四力争,尚要每年代税钱一百万缗。" ——《金史·太祖本纪》
金国又派遣使者李靖等人,与良嗣一起到宋朝,请求给予岁币,并且涉及租税。 王黼商议岁币按照辽国数额,只是燕京租税,不能全部给金人。 又命令良嗣前往金国,先后往返数次,金主坚持要硬索租税,经过良嗣再三力争,还要每年代税钱一百万缗。

总结

金国灭辽成为东亚霸主,控制东北、华北,同时北宋的"海上之盟"暴露了宋军虚弱,攻打燕京的惨败,反而促使金国南侵。此外,耶律大石西迁建立西辽,延续了契丹文明,在中亚地区称霸一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