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历朝鲜战争

1592-1598年: 中日朝三国直接的军事战争

万历朝鲜战争

日军登陆釜山
日军登陆釜山原图链接

万历朝鲜战争(日本称“文禄・庆长之役”,朝鲜称“壬辰倭乱”)是16世纪末东亚三国(明、朝鲜、日本)之间的大规模国际战争。

1590年,丰臣秀吉统一了长期分裂的日本战国时代,为了转移国内武士阶层的矛盾,制定了"假道入明"的扩张计划,企图先占领朝鲜,再征服中国。 而朝鲜由于东人党与西人党之间的激烈党争导致内耗严重,武备废弛,加之200年来无重大战事,全国仅训练军队8万人,防御松懈。 明朝作为朝鲜的宗主国,面对日本的扩张野心,既承担着保护"事大至诚"朝贡国的责任,同时也需要防止日本威胁辽东地区,特别是考虑到此时建州女真已在东北崛起,明朝必须维护东北亚的战略平衡。 1592年4月,丰臣秀吉派小西行长、加藤清正等率15万大军(九军编制)入侵朝鲜,壬辰倭乱爆发。

日军仅两个月攻陷汉城、平壤,朝鲜宣祖北逃至中朝边境。朝鲜水师名将李舜臣在闲山岛、玉浦等海战中重创日军,但陆战溃败。 1592年7月,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5千兵入朝,平壤战败。 1593年1月,明朝派李如松率4万明军入朝,收复平壤(激战毙敌万余),但在碧蹄馆遭遇伏击受挫。 同年二月发生碧蹄馆之战,明军3千对战日军2.6万,李如松险被围歼。 彼时双方进入和谈阶段,日军撤至釜山一带,明军部分撤回。 1596年,明朝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,丰臣秀吉因诏书无册封意而怒撕诏书

1597年2月,因丰臣秀吉要求明朝割地、和亲被拒导致和谈破裂,日军14万再度北犯(丁酉再乱),明朝邢玠率10万大军二次出兵。 朝鲜水师一度因党争罢免李舜臣,惨败于漆川梁海战,后重新启用李舜臣。 1597年8月南原保卫战,日军四面围剿,城中粮尽,没有援兵,明军2千全军覆没。同年9月,李舜臣12艘板屋船击退日军133艘,但日军仍然掌控制海权。 1598年,明朝增派邢玠、麻贵等率7万大军,联合朝鲜军反攻,围攻蔚山等地。 12月的露梁海战上,李舜臣与明将邓子龙联手歼灭日军舰队,但二人均战死。此战彻底粉碎日军海上补给线。 随后丰臣秀吉病逝,日军全面撤退,战争结束。

这场战争耗银巨大,相当于万历三大征总和的70%,严重加速了明朝的国库空虚,埋下了财政危机的隐患。 由于辽东精锐部队被大量调入朝鲜作战,导致东北边防空虚,建州女真努尔哈赤趁机壮大实力,最终于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。

总结

万历朝鲜战争是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的经典战役,此战之后奠定300年东亚格局(明朝衰落、日本锁国、朝鲜孤立)。 这场东征战役,不仅仅是明朝兴衰的关键转折点,实际上也是整个东亚的重要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