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宣中兴
前87年-前49年:西汉王朝的复兴时代
昭宣中兴
“昭宣中兴”是指西汉昭帝(刘弗陵,前87—前74年在位)和宣帝(刘询,前74—前49年在位)时期,汉朝在汉武帝晚年社会危机后实现的政治稳定、经济恢复与国力回升的阶段。 这一时期以轻徭薄赋、整顿吏治、安抚民生为核心政策,使西汉王朝重现繁荣,史称“昭宣中兴”,被认为是西汉第二个治世。
汉武帝晚年连年征战, 对匈奴战争消耗国力,《汉书·昭帝纪》记载"海内虚耗,户口减半",社会动荡,农民起义频发(南阳梅免、楚地段中等起义), 同时晚年汉武帝因迷恋巫术,巫蛊之祸(前91年)导致太子刘据自杀,数万人牵连被杀。临终前,汉武帝立8岁刘弗陵为帝(汉昭帝),命霍光、金日磾、上官桀、桑弘羊为辅政大臣。 霍光与金日磾共同辅政,但金日磾于前86年去世后,霍光独揽大权。前80年,霍光平定上官桀、桑弘羊发动的政变(燕王刘旦之乱),诛杀上官桀、桑弘羊等数千人,借此巩固权力,确立其"领尚书事"的决策核心地位。

汉昭帝时期调整政策,延续其轮台昭后的政策,罢轮台屯田,与民休息。税赋上减免田租,前82年诏免当年田租,前79年又诏"民产子免复三年", 前81年始设常平仓平抑物价,延续盐铁官营但放宽部分管制, 部分取消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。霍光严惩贪官,选拔廉吏,如尹翁归治河东郡,赵广汉任京兆尹,皆以清明著称。废除汉武帝时期的严苛法令,减少冤狱。
《盐铁论》载:"贤良文学曰:'今郡国有盐铁、酒榷、均输,与民争利。散敦厚之朴,成贪鄙之化。是以百姓就本者寡,趋末者众。'"

前74年, 霍光废昌邑王刘贺,立流落民间的武帝曾孙刘询为帝,汉宣帝刘询幼年因巫蛊之祸流落民间,深知百姓疾苦,即位后注重民生。 于前67年,减免贫民债务,前66年诛灭谋反的霍禹(霍光之子)家族,清除霍氏势力,首创"刺史岁末奏事"制度,严惩贪污(京兆尹赵广汉案),重用循吏(黄霸、龚遂等)。 前64年,免除当年田租。宣帝在位期间推广代田法(赵过发明)。
“其令郡国被灾甚者,毋出今年租赋。” ——《汉书》
"赵过为搜粟都尉,教民代田,一亩三垄,岁代其处,以养地力" ——《汉书·食货志》
昭宣时期国库充盈,《汉书·食货志》载“百姓安土,岁数丰穰,谷至石五钱。” 人口由汉武帝末年的约3000万恢复至约4000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