献帝末世
189年-220年:东汉王朝灭亡
献帝末世

汉献帝时期(刘协,189—220年在位)是东汉王朝名存实亡的最后阶段。这31年间,皇权彻底沦为军阀傀儡,经历了董卓乱政(189—192年)、军阀混战(192—207年)、 曹操"挟天子以令诸侯"(196—220年)三个阶段,最终以曹丕禅代告终,开启三国时代。
189年,董卓入京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,立年仅9岁的刘协为献帝,次年更毒杀少帝及何太后。 随后,董卓在洛阳大肆破坏,焚毁宫室宗庙,盗掘帝陵,并挟持献帝西迁长安,驱赶百万民众,致使"二百里内无复孑遗"。 面对董卓暴政,关东诸侯组成联军讨伐,但联军内部矛盾重重:盟主袁绍优柔寡断,逡巡不进;其弟袁术暗中破坏,切断联军粮道; 曹操虽奋勇追击,却在荥阳之战中遭遇惨败;唯有孙坚成功攻入洛阳,收复失地。这场讨董之战最终以失败告终,为后来的军阀割据埋下伏笔。
《后汉书·董卓传》载:"卓遂徙天子西都长安,悉烧宫庙官府居家,二百里内无复孑遗。"
192年,王允与吕布合谋诛杀董卓,但因拒绝赦免董卓旧部,引发凉州军反弹。李傕、郭汜等人起兵反叛,攻入长安,杀王允,劫持献帝。 二人相互攻伐,长安城内百姓流离失所,关中地区陷入空前混乱。 195年,献帝在张杨、董承等人护送下,历经艰险逃出关中,途中多次遭遇李傕、郭汜追兵。 献帝一行辗转流离,历经弘农、洛阳等地,饱受战乱之苦,最终在建安元年(196年)在曹操接应下抵达许昌,开始了曹操"挟天子以令诸侯"的政治生涯。
"时长安中盗贼不禁,白日虏掠,傕、汜、稠乃参分城内,各备其界,犹不能制,而其子弟纵横,侵暴百姓。是时谷一斛五十万,豆麦二十万,人相食啖,白骨委樍,臭秽满路。" ——《后汉书·董卓传》
在许都期间,曹操推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:首先实施屯田制解决军粮供应问题,随后在210年颁布"唯才是举"令打破门第限制,并推行九品中正制建立新的选官制度。 在官制方面,曹操自领司空、丞相总揽军政大权,设立"霸府"架空汉廷,任用荀彧、郭嘉等亲信担任要职,形成独立于汉廷的行政体系。 然而,献帝并非完全屈服,200年发生了著名的衣带诏事件,董承等人密谋诛曹失败,伏皇后家族受牵连,董承、王子服等参与者被处死,伏皇后被废幽闭冷宫。 214年,伏皇后被幽闭至死,所生二皇子被鸩杀,曹操立其女为皇后,进一步控制皇室。至此,献帝完全沦为傀儡,失去反抗能力,为曹丕日后受禅铺平了道路。
"汉自安帝已来,政去公室,国统数绝,至于今者,唯有名号,尺土一民皆非汉有,期运久已尽,历数久已终,非适今日也" ——《三国志·魏书》
公元220年,曹操之子曹丕逼迫献帝“禅让”帝位,建立曹魏,献帝被迫退位为山阳公,东汉正式灭亡,汉室四百年江山至此终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