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武中兴
25年-57年:东汉王朝开始
光武中兴

光武中兴是指东汉光武帝刘秀(25—57年在位)重建汉朝并实现国家复兴的历史时期。经过新莽末年的天下大乱(17—25年),刘秀以"复汉"为旗帜, 通过12年统一战争(25—36年)削平各方割据势力,建立东汉王朝,并推行系列改革恢复社会经济,开创"建武盛世",史称"光武中兴"。
新莽末年,天灾人祸频发,11年黄河改道引发大饥荒,"人相食"现象遍及关东。17年绿林军起于荆州(王匡、王凤领导),18年赤眉军起于山东(樊崇领导),河北铜马等数十支义军并起。 光武帝刘秀与22年与其兄刘縯起兵舂陵组织"舂陵军", 联合绿林军攻占宛城。23年,昆阳之战刘秀以3000精兵破王莽42万大军大捷。24年,刘秀持节北渡黄河,收降铜马、高湖、重连等军,众至数十万。 25年,刘秀于鄗城称帝(光武帝),定都洛阳,重建汉室。
刘秀复汉后开始了长达12年的统一战争,26年收降铜马军30万,得"铜马帝"称号;27年崤底之战歼灭赤眉主力,此时关东平定。 31年陇坻之战击溃隗嚣,34年攻破天水,隗嚣政权灭亡,35年岑彭率军入蜀,公孙述派刺客暗杀岑彭,36年吴汉率军攻破成都,公孙述重伤身亡,光武帝最终完成统一大业。
《后汉书·吴盖陈臧列传》载:"述自将数万人出城大战,汉使护军高午、唐邯将数万锐卒击之。述兵败走,高午奔陈刺述,杀之。"
政治制度上,刘秀削弱三公权力,尚书台成为决策中心("虽置三公,事归台阁")。设御史台独立监察百官,加强皇权。 建武六年(30年)设十三州部刺史,刺史固定治所,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,负责监察、举荐、考核地方官员。 同时合并400余县,裁减冗官,边郡设属国都尉,管理归附民族,如南匈奴、乌桓、羌族等。
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"省郡国四百余县,吏员减省,十置其一。"
政策上,刘秀实行释放奴婢政策,建武六年(30年)诏"王莽时吏人没入为奴婢者,皆免为庶人",建武七年、十三年多次下诏禁止虐杀奴婢。 同时恢复三十税一制,减轻农民负担,裁减郡国兵员,罢轻车、骑士、材官、楼船士,令还复民籍,从事其农业商业活动恢复经济。 建武十六年(40年)恢复五铢钱,统一货币,促进商品流通。 光武帝时期,经济逐渐恢复,人口从战乱时的约2800万恢复到3500万(57年),社会趋向稳定。
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"诏王莽时吏人没入为奴婢不应旧法者,皆免为庶人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