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子
生平
墨翟(读作"墨迪"),一般称"墨子",约生活于公元前468年至前376年间(具体年代有争议)。 他生活在战国初期诸侯争霸、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下,是一位集思想家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、科学家和工匠于一身的杰出人物。 他提出了"兼爱非攻"、"尚贤尚同"、"节用节葬"等重要思想主张。
墨子是中国战国时代三大思想体系之一"墨家"的创始人,他以一种极其务实、现实的思维方式,对当时的统治秩序和主流儒家思想进行了有力批判。 墨子不是纸上谈兵的思想家。他曾带领弟子亲自参与城市防御建设,留下了大量关于机械制造和兵法的记录。《墨子》一书中的《备城门》等篇,是中国最早的军事工事技术文献之一。 他还以"非攻"的名义阻止过楚国攻打宋国的战争——亲自赴楚说服将领,甚至愿以一人死换万人命,显示出极强的道德实践精神。
在先秦诸子中,他的学派一度与儒家并列,被称为"显学",但随着汉代"独尊儒术",墨家思想逐渐式微,主要原因在于其与儒家政治核心价值相悖,对"孝"、"忠"等传统观念持质疑态度, 加之"尚同"主张压抑多元思想,以及墨家重视技术工程而被视为"技人"而非"士人",其组织严密、类似宗教团体的特征也被汉代主流视为异端。

核心思想
兼爱
无差别的博爱
"爱人如己,视他人之父如己父,视他人之国如己国。" ——《墨子·兼爱》
墨子主张超越血缘与阶级的普遍博爱,反对只爱亲人的儒家仁爱观,强调社会整体的平等与关怀。
非攻
反对不义战争
"攻人之国,为不义;杀人之众,为不仁。" ——《墨子·非攻》
墨子反对一切侵略战争,主张国家间和平共处,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和平主义思想代表。
尚贤尚同
选贤任能,统一思想
"贤者举而上之,使为之政。" ——《墨子·尚贤》
打破贵族门第,主张选拔德才兼备者治理国家,并强调社会思想统一、上下同心,有利于国家治理。
节用节葬
反对奢侈,主张节俭
"节用以利民,节葬以厚生。" ——《墨子·节葬》
反对厚葬和奢侈浪费,强调节俭治国,把资源用于民生,体现对下层百姓的关怀。
总结
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"另类"的巨人。他不像孔子那样温文尔雅,也不像老子那样飘渺虚玄,而是一位走进现实、直面苦难、用技术和理念拯救人间的斗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