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中璫: 吴宗尧抗宦官陈增
明朝末年,有一个叫吴宗尧的徽州歙县人,任山东益都县知县。当时税监宦官陈增来到地方横行霸道,曾诬告福山县令, 致使对方被下诏狱,其他地方官员都极为恐惧,许多竟长跪如小吏般谄媚。 手下人报告吴宗尧,建议他也去拜见以避祸。吴怒斥道:
「身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,岂能对阉人下跪!」原文为:「鬚眉男子,乃為閹屈膝耶?」
他坚决不去拜见陈增,而是前往登州拜见海防使者。 当时德王(明藩王)派人私下告知陈增:“吴宗尧不是一般县令可比。” 陈增表面上答应了。 吴宗尧返回益都后,王府又派了两名宦官护送他入衙,陈增无法应对,只好下堂相迎,最终以宾主之礼接待吴,才罢休。 然而陈增对此仍心存怨恨,羞于被吴宗尧所压,于是怀恨在心。
拒绝豪华接待,触怒权宦
吴宗尧经过金岭镇,镇驿长金子登出迎排场极盛,骑兵仪仗仿佛上官。吴宗尧训斥他不许如此,又拒绝接受丰盛供张。 当地孟丘山有铅矿,金子登私下对陈增建议:“这里可作为私利金矿,每月送出多少金以为寿礼。” 陈增接受了建议,发檄文索要。 吴宗尧多次责问金子登不应勾结权宦。金遂怀恨,于是构陷吴宗尧。陈增随即大肆搜捕当地富户,捏造他们盗采铅矿的罪名,三日内竟抓了五百多人。 吴宗尧大为愤怒,上疏揭发此事。陈增反而诬告吴宗尧妨碍税政。吴因此被逮捕。
“公数诘责,子登遂行谗构。增逮诸富民,诬之盗矿,三日至五百人。公愤甚,疏其状,增反诬,遂被逮。” ——《涌幢小品》
未发之言早藏笥中
早在一切事发之前,吴宗尧已识破陈增的恶行,曾预写下一段誓言藏于书箱中:
「我们男子顶天立地,学儒为本,岂能空谈清高而自甘与盗贼同流?一旦遭逢危机,理应挺身而出,为百姓请命、为朝廷进谏、为士林立气。至于个人荣辱成败,皆如浮云耳!」与上官对话,无惧祸福
郡守胡士鼇刚上任第五天,看到吴宗尧的上疏后,担心地问他:"你有年迈的双亲,难道不怕连累他们吗?" 吴宗尧平静地回答:"我有兄弟在。"胡士鼇又问:"听说你家境贫困?"吴宗尧笑道:"可以靠写文章糊口。"面对这些威胁和试探,吴宗尧对答如流,没有一丝惊惧之色。 胡士鼇为他占卜得到"灵棋"一签:"金精欲起,赖有元士;左手抑之,得以止息。"又作诗道:"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忠臣。借此匡扶力,乾坤物又新。" 吴宗尧看后感叹道:"金精即'六庚'白虎,为凶星。左手抑之,象征被桎梏。'扶乾坤者谁',岂我一人之力也?"随后他被送往镇抚司(明代锦衣卫审讯机构),再押往刑部审理。
百姓激愤与权宦惊惧
益都百姓得知吴宗尧被捕的消息后群情激愤,甚至有人扬言要杀陈增。 一时间谣言四起,陈增被吓得逃往徐州避难。据说他有一天梦见"牛在山上",惊醒后惊恐地说:"这是牢中之兆?"为了脱罪,陈增还假惺惺地拿出搜刮来的数十万两白银,声称要借给吴宗尧赎罪。
朝中明理官员出手相救
关键时刻,仪郎鲍应鼇与友人一起拜访了权臣"四明相",他们据理力争:"南康知府、星子县令都能因为小过得到宽宥,益都的吴宗尧为何不能?" 四明相被说服,当天就密启圣上,吴宗尧因此被释放回家。不过当时朝廷正要弹劾陈增,吴宗尧却写信请求"放还山林",这个请求没有被批准。
亲情细节与忠仆护信
吴宗尧的父母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后,担心他遭遇不测,便让儿媳前往探视。儿媳行至淮河边时,听闻吴宗尧已被关押,只得止步不前。 吴宗尧在狱中写下家书,托付属吏翟士朴带回家中。然而这封信件被宦官探知,他们立即追查士朴的下落。 士朴情急之下将信藏入墙壁缝隙中,并让邻家儿童火速将信送回家中。宦官搜查士朴无果,最终只得将其释放。 吴宗尧获释回家后不久,便因忧愤过度而离世,当地百姓无不为之惋惜叹息。